Q: 哪一刻决定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曾经的工科生,IT男,但编程、系统设计、项目管理,我不喜欢它,它也不喜欢我;我希望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所以逼项目组的小伙伴们不许约会要来加班,真的很煎熬;无休止的不眠夜,做出来的东西却连自己也不喜欢;家人说我忙起来的时候都不敢靠近我,因为杀红眼的样子很可怕……
所以30岁的时候严重抑郁了,每天上班像上坟,不禁问自己,后半辈子就这样了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于是开始找,把所有职业一个个列出来,分配权重,计算优势劣势…… 直到有天听说,世上还有心理咨询这么个职业,仔细一百度,发现我好像就是为它而生的 —— 我想要的,它全能提供,它要求的,我也全都具备,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优势!于是从那一刻起,眼中再无其它,一门心思要做一个心理咨询师,学习、考证、辞职、从业、进阶,直到今天,一路走来不易,但欣喜当初的判断和选择没有错,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森林,现在充满信心地、喜悦地、感觉很富足地生活在这里~
【小经验】如果你也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至少可以为自己做一件事,就是花点时间,更多深入了解自己,我是谁?我到底擅长什么?想要的又是什么?就好像提前给未来的心上人画了幅肖像,先备着,等哪天机会来临、真遇到这么一个人的时候,一眼就能认得出来,赶紧追,不错过 :)
Q: 从学习到从事咨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人是可以不断进化成长的。就好像我做心理咨询:走哪条路?从佛洛依德、到罗杰斯、到欧文亚隆、到我自己就是一个流派…… 摸索到底什么能帮助人?从精神分析、到共情理解、到发自内心肯定欣赏爱、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到“若保赤子”“敬天爱人”…… 如何与来访者共处?从“全是我”、到“没有我”、到“还是得有我”、到“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到“也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 每一段都足以写成一篇论文,但也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句话:必须向人的可塑性致敬!你能改变的,即使比期待的少那么一点点,也一定比你以为的多很多。
Q: 在咨询过程中的关注或思路是什么? 是一个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最初追随佛洛依德,学习了解人的心理建构,看重分析和探索,过去是怎样影响现在的?现在又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发现仅仅这样还不够,于是加入人本的理念,学会去理解、接纳、信任、发自内心地肯定欣赏爱,学做一个更有人情味的“父母”;后来发现还不够,有时在宏观的层面上,人是需要碰撞、交流和引导的,于是又加入存在主义哲学,生死是什么?自由和责任是什么?孤独是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貌似有点遥远的东西,恰恰可能从根本上开启新篇章;再后来,读了一些国学经典,加上有了自己的孩子,感觉有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趋势,常常把“若保赤子”“敬天爱人”等等放在心中,也很好使……
到这里打住吧,可能太贪心了,想用短短几句话概括从业十年来的心得,应该做不到。再试试只说一句话,咨询过程中我关注的会是:该怎么理解你?你拥有着什么?关键还缺了点什么?我能否帮你补上点什么?就这么简单。
Q: 想对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你我一起尽力,看看能做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