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 所以不小心回覆了很多字. 我不認為諮詢師必要條件之一是"表達善意," 因為諮詢是一個合作關係而不是慈善關係. 當然, 諮詢師使用的學派和技術會影響到關懷在諮詢關係中的重要性. 諮詢師也需要去探索和自身特質相近的學派和技術, 才能更有效的發揮自己的特質與應用專業的技術. 所以這樣看來, "偽善"其實是不必要的. 至於後來大家討論到的關於面具.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 我們都有不一樣的面貌, 和朋友瞎鬧的樣子可能不會在辦公室出現, 在家人面前特別任性, 和情人撒嬌的一面一般朋友是看不到的, 諸如此類等等. 與其說是面具, 不如說是表現出自己不同的面貌. 來訪者在諮詢室中表現出的情緒甚至脆弱的樣子, 常常是他們現實生活中不願或不敢表現的, 但並不表示某一邊的狀態就不是他們的樣子. 只是因時地而有選擇性的表達. 同理, 諮詢師在諮詢中會選擇性的表達自己與來訪互動, 而這個選擇應是根據專業素養而呈現或不呈現某一部分的自己. 你眼前的一個諮詢師並不是指工廠打樣出來的標準諮詢師, 而仍是有血有肉的在做諮詢工作的一個人. 因此, 即使運用同一種諮詢技術, 來訪者仍然可以感受到每個諮詢師的不同之處(如果有機會見到多個諮詢師), 因為每個人都不同. 至於收費. 諮詢這件事, 對諮詢師來說是一份工作. 這份工作諮詢師需要透過各種技術讓來訪者可以往(諮詢的)目標前進, 但仍然是這個人在執行這先技術. 就像大部分的人會去辦公室上班. 因為公司付薪水於是來到這個辦公室認識了旁邊的同事和後面的老闆, 而每個人在辦公室有應盡的角色義務. 因為"利益," 所以相識. 就不能真誠嗎? 我倒不這麼認為. 當然, 由於諮詢效果需要一個和日常生活分隔的特殊關係, 所以諮詢師不被鼓勵和來訪者發展諮詢關係之外的關係, 也因此有一些關係邊界的參考準則. 不過呢, 諮詢會結束, 諮詢關係也會結束, 但是在這段兩個人, 諮詢師與來訪者, 交會的時間裡, 所感受和發生的改變, 都是真實存在於各自的經歷中. 我也常常在和來訪者工作的過程中, 受到來訪者的啟發呢.
咨询师和治疗师提供的咨询和治疗之中,伪善的比重大么? RT 理性这个词果然非常好用,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的客观诚实,同样,也可以用来当作冷漠的挡箭牌。当越来越多的来访者发现“我只不过是客户,对方的善意完全是职业性的,如同酒店工作人员的亲切,一切都只是为了口...